• 学校官网
  • 设为首页
  •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QQ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经济管理学院赴全椒县二郎口镇实践团开展稻虾连作效益调查活动

日期:2021-08-26    点击数:     来源: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暑期,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全椒县二郎口镇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团队,围绕着“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主题,奔赴滁州市全椒县二郎口镇,开展了稻虾连作产业效益调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希望以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当地政府,深度了解农业养殖现状

毛主席在谈到自己的经验时曾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当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实际中“摸活鱼”,到群众中去“拜老师”,到清新的生活中去“深呼吸”,到广阔天地中去“找答案”。此次产业效益调查前期,队员们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工作,暑期他们终于带着自己的问题与疑惑,深入到基层一线,潜心调查研究。

实践团队先后赴全椒县二郎口镇政府、二郎口镇下属的赤镇村、宝塔村进行调研。他们对二郎口镇分管农业的陈昌球副镇长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二郎口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南京与合肥之间,共有13个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其中以赤镇村宝塔村为代表,全镇都在较好地发展着稻虾连作产业。政府对不同规模的稻虾种养户均有政策扶持;下一步该镇准备从“大养虾”往“养大虾”过渡等。团队成员们受益良多,了解到政府对基层养殖的规划。

走进龙虾合作社,了解体制种养模式

团队成员们来到了全椒县赤镇龙虾经济合作社,对合作社进行了参观和了解。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全椒县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主要以发展稻田龙虾养殖产业为己任,现有社员347户,主要采用“稻虾连作,以田养租、以虾获收”的模式。会长王如峰经过多年的探索,成功总结出“稻虾连作”技术,创造了“稻虾连作”综合养殖模式,并于2017年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另外“赤镇牌”小龙虾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全椒龙虾”已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走访农户,考察养殖详情

在调研实地情况时,我们采访了当地承包土地进行稻虾养殖的农户。我们了解到在当地进行稻虾养殖,不仅会有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在去年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疫情给个体养殖的农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好转和龙虾市场行情的火热,村民们的收成都很不错。一个稻田,在普通种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虾子的养殖,本身来说就是一田两收,在采访的过程中,从农户的话语以及神态可以看出当地的养殖模式给予村民的幸福指数较高。成员们收益颇丰,了解到了基层参与农户的真实想法。

延长稻虾产业链,谋求更大发展

在各地“稻虾连作”产业的大力发展下,小龙虾市场几乎已经接近饱和。队员们走访了解到,如今全椒县地区内有部分龙虾养殖户改而生产速冻虾,打造蒸煮线。所谓速冻虾,就是在夏季将小龙虾烹制好进行冷冻,待到冬季卖出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另外,还可利用剩余的虾壳、虾头做出副产品,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收益。

参观周岗烈士陵墓,感受革命精神

调研的最后,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全椒县内的周岗烈士陵墓。走进馆内,凝视着一张纸布满历史印记的照片,师生们皆感慨万千。在这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曾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热血铸丰碑,英魂垂青史。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队员们纷纷表示会珍惜当下,好好学习,努力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但队员们的热情却没有消减。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信念,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做一个不断前行的“安农人”。

 

 

 

关闭

版权所有 安徽农业大学 皖ICP备 05014183号
地址:安徽农业大学勤政楼150室 联系电话:0551-65781884